家長最常問的問題之一,是孩子在從幼兒園升上小學時,會不會有「不適應」的問題。作息不同、課業變難、生活要自理、情緒轉折多,這段轉換期常被形容成「學齡前的陡坡」。但若從早期就有規律的學習節奏與正向引導,孩子不但能穩穩走過這個階段,還能在面對新挑戰時展現自信與好奇。
竹北幼兒園推薦中,金愛幼兒園多年來在新竹地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鏈:從幼兒園的生活養成,到安親班的課業輔導與美語課程,讓孩子在每一個階段,都有人懂他正在學什麼、需要什麼。
 

一條延伸的教育鏈,從生活力到學習力的轉換

金愛的教育系統並不把幼兒園視為「起點」,而是一段讓孩子建立基礎能力的「練習場」。
這裡的能力,不只是會寫字、會算數,而是包括:
  • 專注的節奏感(能持續完成一件事)
  • 自我管理(知道該先做什麼、後做什麼)
  • 情緒表達(能說出「我不喜歡」而不是哭鬧)
  • 基本語文與邏輯概念
這些習慣一旦穩固,小學階段的學習會自然接上軌道。老師常形容:「孩子要準備進小學時,不是突然變成熟了,而是長期累積的結果。」
在幼兒園的最後一年,孩子會開始練習時間感與任務管理。而這樣的教育理念,正是家長在尋找竹北幼兒園推薦時最重視的要素之一——讓孩子從生活力到學習力,都能穩定過渡。
 
 

進入小學不慌張,幼小銜接的關鍵

升小學的焦慮,往往來自「突然的改變」。金愛的老師觀察到,那些在幼小銜接期最順利的孩子,通常都有一個共通點——他們熟悉「每天要做的事有順序」
因此,在幼兒園大班階段,課程會逐步導入「小學前適應活動」:
  1. 練習注音拼音,強化語音辨識能力。
  2. 運筆與空間概念,讓孩子手能穩、字能寫正。
  3. 小任務完成制,幫助孩子養成「做完再休息」的規律。
  4. 基本時間觀念,例如「吃完午餐後寫功課」「十分鐘完成收納」。
這些細節讓孩子在升上小一後,能快速進入節奏,不會因為突如其來的功課量而感到壓力。
 

📍Teacher’s insight:「孩子最怕的不是新知,而是沒有人告訴他接下來要做什麼。」

安親班的角色:幫孩子找到「會學」的方法

當孩子進入小學後,學習節奏從「被引導」變成「要自主管理」。
金愛旗下的竹北安親班——樵翰美語、放學樂美語、愛林美語——扮演的角色,不是延伸幼兒園的照顧功能,而是學習行為的教練。

1. 從完成作業到理解任務

老師不只是陪孩子「把功課寫完」,而是教孩子「怎麼看懂題目、怎麼分配時間」。
當孩子能自己規劃順序、檢查錯誤時,就從「依賴」變成「主動」。

2. 建立學習的節奏

每天下課後,孩子有固定的流程:
「先完成功課 → 老師檢查 → 複習重點 → 英語口說練習 → 自由閱讀」。
這個流程讓孩子學會安排,也讓家長在家不再需要扮演「小老師」。

3. 讓努力被看見

安親班設有「積分學習制」,不論是主動檢查、專注完成任務或幫助同學,都能獲得鼓勵。
孩子在正向回饋中,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。


🏫更多分校資訊 

讓美語成為孩子表達自信的語言

在金愛的教育鏈中,美語不是獨立的課程,而是貫穿整個學齡過程的「表達訓練」。幼兒園階段以「語音感」為主,小學後進入安親班,則轉為「溝通能力」
而竹北美語安親班的核心精神,正是以生活化、自然的方式,讓語言變成孩子表達自信的工具。

1. 全英語環境的沉浸式互動

外師課堂以「主題情境」設計,孩子不只是學單字,而是透過角色扮演、遊戲任務練習說英語。像在「Market Day」活動中,每位學生都要練習用英文購物、找零、道謝。孩子學到的不只是單字,而是用語言解決問題的勇氣。

2. 語音 × 閱讀 × 表達三階段
聽說期:從歌曲、對話、故事入手,建立語感。
閱讀期:透過分級繪本,讓孩子學會從圖片理解文意。
表達期:舉辦 Demo Day 或英語演講,培養舞台膽量與邏輯表達。

📍Teacher’s quote:「孩子能清楚說出『I can do it by myself』的那一刻,我們知道他不只是學語言,而是學會相信自己。」
 

學習習慣的形成:從外在規範到內在動機

每一個會主動學習的孩子,都經歷過「被提醒」的階段。金愛的老師將「習慣養成」分成三層:
  1. 外在規範期:老師或家長設定明確的規則與流程。
  2. 自我覺察期:孩子開始能提醒自己「我還沒做完」。
  3. 內在動機期:孩子想完成,是因為「我想看到自己的成果」。
這個過程需要環境配合,也需要耐心陪伴。例如孩子每天回家後自己打開書包、擺好作業,雖然只是三分鐘的事,但當這個動作重複 90 次後,就成為「習慣」。 

📍Parent Tip:回家後不要急著問「作業寫完沒?」可以改問「今天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麼?」讓孩子從成果分享中,強化對學習的正向感受。
 

家長的角色:在家也能延續學習節奏

家長不必額外增加壓力,只要掌握三個關鍵:
  • 固定作息:每天同一時間寫功課與閱讀,孩子會自動進入狀態。
  • 共讀與對話:每天 10 分鐘陪孩子共讀故事,讓語文與情感同步成長。
  • 情緒支持:當孩子說「我不會」時,不急著幫他解題,而是先說「我們一起想想看」,讓孩子相信努力是有回應的。

金愛的教育哲學-以愛為核心的長期陪伴

金愛爾文教集團自 1995 年創立以來,從幼兒園、美語安親班到課後輔導,始終堅持同一個信念——教育是一場長期的陪伴。在這裡,「愛」不只是建立照顧上的情感連結,而是一種教育的方式:
  1. 尊重每個孩子的節奏
  2. 給他犯錯與修正的空間
  3. 幫他找到自信的理由
教育的終點,不是讓孩子記得幾個單字或公式,而是讓他擁有「面對未知的勇氣」。金愛相信,當孩子在愛與尊重中長大,他不只會學會知識,更會學會如何成為一個有責任、懂體貼的人。
  

FAQ:家長最常問的五個幼小銜接問題

Q1:什麼時候開始準備幼小銜接最合適?

準備銜接不需太早,建議從大班下學期開始。 重點在於讓孩子熟悉「任務節奏」,例如固定時間完成拼圖、畫畫或收玩具。同時以繪本或日常對話引導孩子想像「上小學的生活」,減少未知感。最重要的是家長態度:別急著灌輸「要更努力」,而是讓孩子感覺「我已經準備好了」。

Q2:安親班能取代補習班嗎?

安親班與補習班的目的不同。補習班偏重「學多少」,而安親班注重「怎麼學」。
金愛安親班會教孩子規劃順序、掌握時間與檢查習慣,培養自我管理力。這些能力雖看不見立即成績,但能讓孩子在日後的學習中越學越穩定。可以說,安親班不是取代補習,而是幫孩子打下終身學習的根基。

Q3:孩子寫功課總是拖拖拉拉,有什麼方法改善?

孩子拖延多半不是懶惰,而是缺乏時間概念。建議把「寫功課」拆成三步:先排順序 → 定時完成 → 自我檢查。金愛安親班會陪孩子記錄開始與結束時間,幫助他看見進度。家裡可沿用同步節奏:固定寫功課時間,完成後給自由活動。讓孩子從「被催」變成「我想趕快做完」,學習動力就會上來。

Q4:美語課和學校的英文課不會衝突嗎?

兩者是互補關係。學校課著重字母與文法,美語安親班則強調生活口說與理解。外師課堂透過故事、遊戲與情境對話,讓孩子敢聽、敢說、敢表達。因此孩子在校內更容易理解課文內容,反應速度也更快。一邊練基礎,一邊培養語感,是最理想的學習組合。

Q5:孩子不愛閱讀,有什麼方法能培養興趣?
閱讀要從「被陪伴」開始,而非被要求。每天十分鐘共讀,比強迫獨讀更有效。家長可挑孩子感興趣的繪本,多問「你覺得接下來會怎樣?」讓閱讀變成對話,孩子會把它視為遊戲。
 
若你正在尋找新竹/竹北幼兒園與安親班的連貫選擇,希望孩子在準公共化幼兒園的安心環境中打底,並在升小學後延續到美語口說與作業管理,歡迎與我們聯繫!